第三章 谈成-《晋乘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朝堂上有不畏强权的人。
    太史董狐记载了赵盾弑君一事。
    整个朝堂都知道弑君是赵盾干的事,但是他们就是不说,没有人去触这个霉头。
    因为他们很清楚赵盾是个什么爆脾气,得罪他别想有好日子过。
    但太史的职责,让董狐不得不将事情如实记载。
    他写好之后,展示竹简给先来上朝的卿大夫看。
    “赵盾弑其君。”
    其他卿士与大夫,看了都沉默不语,没有说什么。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赵盾来了。
    他看见太史在朝中展示那根竹简,就好奇地过去看了看。
    赵盾心中一慌,本来以为没人会提这件事,老太史居然在史书上记载,并且在朝堂上展示。
    “赵盾弑其君?
    太史你记错了吧,弑君的不是我,是赵穿,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?”
    董狐不卑不亢:“你身为正卿,逃亡不越过国境,那就还是晋国的臣子。
    结果你回国继续执政,没有去讨伐弑君的逆贼,没有尽臣子的本份。
    这就说明你和弑君者的想法是一致的。
    弑君的除了你,还能有谁呢?”
    赵盾理屈,感觉自己无法反驳,于是唉声叹气:
    “哎,是我太怀念家乡,所以给我带来了灾祸。”
    姬獳听孟姬给自己讲着这个前些天发生的事。
    这件事情,现在在绛都城内,传的到处都是,都在称赞太史董狐秉笔直书的勇气。
    现在的史官基本上都是这么有节操,史书秉笔直书,不像后世某些史官,助纣为虐、歪曲事实、吹捧美化。
    孔子他老人家对此事做过评价。
    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
    赵盾,古之良大夫也,为法受恶,惜也,越境乃免。”
   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,姬獳想着,幸亏孔子不是君主,要不然对赵盾的评价就不是这样了。
    国君未必喜欢这样的臣子。
    而且屁股决定脑袋,流离一生不得志的孔子也想做这样的臣子,他做梦都想。
    赵盾最风光的时候是与诸侯会盟,其他国家都是君主参加,而到晋国就是赵盾这个卿士去参加。
    这就让赵盾的名声远扬列国。
    大家都知道晋国有个赵正卿,十年来代替国君参加会盟。
    到了最近弑君一事。
    天下人皆传,晋国是赵盾之晋国,而不是晋侯之晋国。
    赵盾:“我弑君、偏袒、损公利私,但我是个良大夫。”
    “那这么说,赵正卿真的指使了赵穿?”
    姬獳的声音持续变小,甚至到孟姬耳边轻语。
    孟姬不敢高声,默默点头表明自己的看法。
    她对赵盾这个人,还是有点惧怕的。
    之前听说过,赵盾派人截杀公子,保不齐他以后会做出什么事来。
    “我听说赵盾的儿子赵朔尚未成婚…”
    孟姬还没等弟弟说完,手就向他的耳朵上伸了过去。
    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,孟姬不用想都知道他想说什么。
    “你这个小…没听说赵朔多大吗?都快三十啦,和咱们父亲年纪相仿。”
    “我还没说话呢,你怎么那么清楚?连他的年纪都报出来了?”
    他倔强的反驳着。
    姬獳无聊,只能靠和姐姐嬉皮笑脸打发时间。
    毕竟今天晋侯要做出一个损公室,利卿士的事情来。
    迫不得已啊,赵盾不是善茬,杀死公子这种事又不是没做过。
    姬獳以后有机会,直接废了那制度就是。
    当然前提是他得有足够的权威。
    “君父正在上朝,阿姊不去偷听一下吗?”
    “你…还记着昨天的事呢?”孟姬咬牙,然后伸手去扭姬獳大腿上的肉。
    “阿姊救我!”
    姬獳一个激灵躲了过去,然后跑到了伯姬的背后。
    姐友弟恭,其乐融融。
    …………
    第(1/3)页